
“不忘初心,牢記使命”主題教育從2019年6月開始,以縣處級以上領導干部為重點,在全黨自上而下依次展開。我公司也在總公司的帶領下所有黨員進入“學習強國”平臺學習,廣大黨員每天的學習熱情很高,為了更深入的體會和學習什么是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,實地感受共產黨人的信仰和追求,10月底利用周末時間,總公司領導帶全體39名黨員前往江西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接受黨性教育。
我們一行39人到了江西南昌后第二天直奔吉安市井岡山,在大巴車上,很幸運碰到了一位對井岡山歷史講的很透徹的導游,我們稱呼他為張導,因為緣于對歷史比較感興趣,再加上這幾個月“學習強國”平臺的學習和了解,我認真的聆聽了毛澤東、朱德、等老一輩革命家為什么要在井岡山建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,對這一段黨史有了更深入系統的了解和認識。
歷史背景:1927年大革命失敗后,國內政治局勢急劇逆轉,中國革命進入低潮。八七會議后,毛澤東作為中央特派員到湖南改組省委,并發動和領導了湘贛邊界的秋收起義。在攻打中心城市受挫后,以毛澤東為書記的前敵委員會當機立斷,毅然改變原定部署,決定在敵人控制比較薄弱的山區尋求立足之地。
歷史意義: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創立,這在中國革命斗爭史上的意義是無法估量的。點燃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星星之火,為中國革命從城市到農村的偉大戰略轉移,走上了從農村包圍城市,武裝奪取政權,開辟了新的道路.
10月的井岡山,草木蔥蘢,翠竹挺拔,清泉潺潺,沒有了昔日的炮聲隆隆,硝煙滾滾。郁郁蔥蔥的景區里,一座座高樓挺拔而祥和,一派安居樂業安定和諧的幸福生活景象。在為期五天的紅色旅途中,我們身穿紅軍服,帶著崇高的敬意瞻仰了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,身臨其境重溫那段血淚交織的革命斗爭史。在烈士陵園的吊唁大廳,四周墻面嵌刻著15744位壯烈犧牲的烈士英名錄,廳中有一塊漢白玉的無字碑,這是對在井岡山革命斗爭中犧牲的3萬多沒有留下姓名的革命烈士的深切懷念,這給了我深深的震撼。到底是什么力量在支撐著他們甘愿拋頭顱、灑熱血呢?只有一種解釋,那就是信念,解放勞苦大眾的堅定的理想信念,堅定的共產主義理想信念。
我們陸續參觀了黃洋界保衛戰場景、大井毛主席朱德舊居、茅坪八角樓、小井紅軍醫院舊址,通過參觀和學習,我深深體會了老一輩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,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,為中華民族謀復興。
然而縱觀今天的社會現象,價值觀的多元化、利己主義、實用主義、個人主義、享樂主義席卷而來,不斷沖擊著我們的民族和國家,在信念迷茫、道德缺失、精神頹廢中遺忘歷史、迷失方向,我們在苦苦尋思中不斷捫心自問,還有多少人還能將那段血與火的歷史銘記?還有多少人還能將革命精神發揚傳承?
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,是我們黨執政70個年頭,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之年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關鍵時期,在這個時刻開展“不忘初心、牢記使命”主題教育正當時,是把對老一輩革命家的優良傳統傳承和發揚,是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的迫切需要,是保持黨同人民群眾血肉聯系的迫切需要。
通過學習,切合自己的工作實際,作為一名黨員,不管工作了多少年,不管為企業付出了多少,都不能驕傲自滿,戒驕戒躁,不能貪圖享樂,不管我們身在何處什么職位,我們都要踏踏實實,做一個有擔當、有責任、有理想信念、有追求的人,當我們老了,回顧自己的一生,能夠欣然一笑,足矣!